Leo

架构师手册

View My GitHub Profile

18.1. 场景技术

18.1.1. 场景技术的历史

我们来浓缩描述一下场景技术的历史。

于是,许多同行困惑的“场景技术书籍难找”的问题也有了答案–由于场景技术并不产生于计算机行业,而且如今商业领域对场景技术的重视大大超出了软件行业,所以商业书店里“场景规划”方面的数据是我们有益参考。

18.1.2. 软件行业汇总场景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

在软件行业,场景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,并且未来场景技术会更加重要。

先说用例。很多软件从业者知道场景,都是从用例开始的。值得说明的有几点:

再考虑基于场景的架构评估方法。例如ATAM方法,其主要流程的示意图如下。在此类方法中,场景技术作为一种质疑技术发挥作用–架构对目标的支持怎么样啊?

ATAM方法主要流程

场景的“应用案例还有很多”,比如:

至此,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总体结论:

场景是基础技术,用例是应用技术。

为了以结构化的方式描述“能给外部角色带来可见的交互序列”,将成功场景和各种意外场景“打包”形成了用例。

于是不难理解,用于测试设计的“测试用例”,用于评审的“基于场景的架构评估方法”、用于支持非功能目标设计方法论的“目标-场景-决策表”……都是场景技术的具体应用。

为此,软件行业未来在需求领域必然会不断发展:

18.1.3. 场景的5要素与场景卡

建议场景应该包含5要素:

了解了场景的5要素,场景卡就非常容易理解了;一张5要素为核心内容的需求采集卡。当需求分析师并未通过场景技术明确定义非功能需求,当架构师也深感难以到位的发现有价值的场景时,架构师可以借助场景卡来激活团队的力量–让大家提交场景卡。

场景卡示例